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一)
向人民群众交明白账、放心账
文章来源: 中国反腐倡廉网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有快有慢,观念和需求也有较大不同。而中央的决策部署是着眼于全国的情况制定的,这就要求各地在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的过程中,既要坚决贯彻执行,又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对中央政策的要求置若罔闻,没有很好地执行;有的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很必要,也很重要。
加强监督检查,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党章明确规定,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是各级纪检机关三项主要任务之一。新修订的行政监察法也明确规定,监察机关职责第一项就是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对于这项重要任务,历次中央纪委全会都要作出安排部署。比如2010年1月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就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1年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贺国强再次强调要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加强监督检查,是保证中央政策部署贯彻执行的重要举措。这些年,中央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是难得的“好经”。但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歪嘴和尚”把这些“好经”念歪的情况。比如,为了使土地向种粮能手集中,推动土地集约化、机械化经营,中央出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关政策,但在一些地方,这却成了一些人借此套取各种补贴的手段。通过加强监督检查,防止这些现象发生,才能使中央的好政策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加强监督检查,是维护党的纪律,防止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的有效手段。在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过程中,有的地方未能很好地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甚至为了局部的利益,对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20世纪80年代,海南行政区当时的主要负责人违背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海南岛建设方针,发生了进口和倒卖汽车的严重错误。加强监督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此类问题,维护党的纪律,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二)
如何通过监督检查推进科学发展?
关心经济工作的人们会注意到,2010年8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一下子公布了18个行业2087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涉及水泥、造纸、印染、炼铁等多个行业。这是中央着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采取的硬措施。但是关停这些企业,势必触及一些地方和部门以及部分人的利益,如期关停并防止死灰复燃,会有这样那样的阻力。如果没有切实的监督检查,这项工作也许就很难向前推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眼前和长远、局部与全局、效率与公平,诸多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博弈,防止违背科学发展的问题发生,特别在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过程中实现科学发展,避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搞低水平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可以说是一个有效的举措。
以落实“扩内需、保增长”4万亿投资为例。2008年11月,为了紧急应对正在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决定实施中央政府新增投资1.18万亿元、相应带动总额约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
4万亿,可是沉甸甸的“真金白银”!如何才能确保这些资金落实到位并安全使用?如何才能防止建设项目不出现违背科学发展的问题?为此,中央成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24个中央检查组,深入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有关行业和中央企业,前后开展了5轮专项监督检查,中央检查组共发现6462个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共发现6.2万个问题,截至2010年8月底,整改到位率分别达到84.3%和81.6%。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办扩大内需政策落实中的违纪违法案件314件,处分430人,对75名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
再以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为例。重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科学重建”。中央建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18个省(市) “一省帮一重灾县”,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支援。中央财政安排重建基金2203亿元,下拨特殊党费80亿元,四川省级财政3年安排重建基金270亿元。此外,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援建202个项目,总投资116.98亿元。怎样用好这些饱含深情厚谊的资金,世人关注。北京请来负责奥运场馆的审计师为灾区重建资金“把大门”,对每一笔资金实行全程审计;上海建立三级监管体制,所有援建资金全部通过银行划转,一分钱都不经过个人之手;苏州创造性地实施工程询价机制,通过询价核实工程报价,有效避免工程铺张浪费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截至2010年9月底,纳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700个项目,已完工25270个,占85.2%;已完成投资7366亿元,占概算投资的85.6%。
现在,灾区重建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曾经是一片废墟的鹿坪村,从断壁残垣中重生,由传统农业成功转型为山区休闲度假与观光生态特色农业为一体的旅游村落;在地震中损失惨重的阿坝铝厂,不仅产能从震前的1.9万吨提升至2010年的14.2万吨,而且更加节能环保,两年来投入5000多万元购置环保装置,废气废料回收率达97%,产品成本下降,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谢。从其中的内容不难看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中国谋划“十二五”时期的战略思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十二五”时期战略构想的实施,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崭新的课题。
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三)
如何通过监督检查推动科学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和社会矛盾的凸现期,各类社会热点问题叠加出现,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一些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中央关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地区团结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2010年,中央分别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新疆工作座谈会,为维护西藏、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对这方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也成为中央纪委监察部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加强对维护政治纪律、落实民族团结和维护稳定政策措施、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在执行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政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雪域高原、天山南北见证了我们为加强民族团结和谐走过的每一个坚实脚步。
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农村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几年,中央持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这些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有利于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比如,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通过对2007年至 2009年的强农惠农资金进行拉网式梳理和清查,发现违规问题23765个,涉及资金175.48亿元。中央检查组对黑龙江、湖南等10个省进行重点督查,发现虚报、冒领、套取、截留和挪用资金等违规问题411个,涉及资金763亿元。
又比如,坚决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通过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补偿措施,各地共纠正和查处损害农民土地权益问题15999个。
还比如,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各地共查处涉农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303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其他处理1703人;查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问题31957个,涉及金额5.17亿元。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监督检查不可或缺,功不可没。
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四)
如何通过监督检查有效防治腐败?
监督检查既像“探测仪”,可以尽早发现问题的征象和苗头,及时预防腐败;也像是一把“利剑”,可以对发现的腐败问题采取断然措施,挽回损失并产生警示和震慑作用。近些年,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陆续启动,投入资金大、建设项目多、产业链条长、利益关系杂,容易发生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加强对这些重大项目的监督检查,通过前移监督关口,可以及早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查处违纪违法行为,防止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举办奥运会、世博会,是中国人久远的梦想。如今,这些梦想都已经实现了。当鸟巢上空、浦江两岸、海心沙岛绚丽的烟花坠落天际后,人们或许会问:如此巨大的工程,花了多少钱?都花到哪儿去了?这些担心并非多余。
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博会和亚运会,从申办成功的那一刻起,党和政府就始终紧绷廉洁弦,在追求“有特色、高水平”和“成功、精彩、难忘”的同时,强调“廉洁办奥运、节俭办奥运”,提出“科学办博、勤俭办博、廉洁办博、安全办博”,要求“廉洁、节俭、阳光”办亚运。可以说,从奥运会、世博会到亚运会,廉洁之绳一线牵,向人民群众交出的是一本本明白账、放心账。
北京奥运。在北京奥组委组建的同时,就成立了奥运史上第一个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的专门监督机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监督委员会,加强对奥运监督工作的领导。7年多时间,奥运监督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19次,开展奥组委筹办工作和场馆建设视察检查20余次,让奥运举办成为公开透明的“阳光工程”。所有涉及奥运场馆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采购等,均实行公开招投标;委托政府采购中心对大宗物资和技术服务进行公开采购;场馆建设实行审批、规划、用地、收费、拆迁、招标、采购、施工、执法、验收“十公开”;以奥组委官方网站作为公布信息的统一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奥运筹备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同时建立奥运会新闻中心,定期向国内外发布奥运场馆建设、奥运筹办工作新闻。正是因此,整个奥运工程建设、举办工作未发现严重违纪违法和重大损失浪费问题。奥运场馆项目验收合格率达到100,获得国家各类奖项118项;奥运会资金结余超过10亿元;赛后物资回收率达到95%以上。
上海世博。首先,对腐败“零容忍”。把法律界限、案例警示和办博纪律作为重点,进行法律政策教育和案例警示教育。2009年以来,世博局开设15场廉政系列专题报告,1200多人次接受廉政教育。其次,打造监管“保险锁”。实施“旁站式监督”,派员直接参加招标投标过程中专家抽取、开标、评标等环节的监督,审核工程项目报备合同,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还有,构建制度“防火墙”。以人、财、物监管为重点,扭住招投标、项目委托、采购、资金运作等问题易发环节,制定预算、合同、资金、财务和人员管理等廉洁自律、业务管理和监督保障150多项制度。作为世博园区“一轴四馆”永久性建筑之一的演艺中心,由于工程建设有章可循,同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工程监理费降低48%,项目设计费降低62%,电梯中标价比概算下降35%,仅幕墙工程一项就比原概算节约3000万元左右。
广州亚运。为了像“廉洁奥运”一样办成“廉洁亚运”,广州坚持打“预防针”、设“高压线”、筑“防火墙”,明确提出“不允许出现不干净的事,不允许出现不干净的人”。比如,项目采购招标策划方案要经广州市重点办招标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审定,防止一个部门或少数人说了算;实行“招标代理摇珠机制”,使代理单位的工作更趋合理、可控、规范。又比如,资格预审评委随机选取,避免了企业与业主、专家之间打招呼;推行承包商履约评价制度、投标资格后审制度、工程担保机制等,对评标、中标、信用和标后实施全过程监管,建立建筑各方主体及从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等制度,清除“潜规则”存在的土壤。通过项目审核,亚运会使用场馆数量从96个减少到70个,节省资金12.18亿元。
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这是这些年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保证中央惠民利民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就一定会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新局面。
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五)
让廉洁与工程建设同行
工程建设领域的问题“突出”在哪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陆续上马,如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西气东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工程,等等。“十一五”期间,实施了上百项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很多都与改善民生直接相关,如农村饮水安全、沼气以及危房改造工程,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京沪高铁、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机场扩建工程等等。这些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建成,见证了城乡面貌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工程建设速度的加快,是以建设投入的加大为支撑的。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月至10月,全国新开工项目28万余个,计划总投资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23.8%。同年,我国西部大开发建设新增23个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达6822亿元。
伴随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大笔资金的投入,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一些地方违规上项目,一些工程质量低劣,一些项目建设中出现腐败现象等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比如,“工程上马、干部下马”。从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土地出让、规划管理到物资采购、资金拨付等工程建设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权钱交易的问题。以2008年为例,全国检察机关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60%以上属于工程建设领域,犯罪金额所占比例高达67.4%。另据媒体报道,自1997年我国大规模开发建设基础设施至2009年底,仅交通工程领域就先后有20余名省市级交通部门高官落马。短短几年时间里,河南省交通厅三任厅长前“腐”后继:1995年,原厅长曾锦城“落马”;1999年,接任厅长张昆桐倒下;2002年,接任厅长石发亮又垮了下来。
又比如,“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有的地方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热衷于修建大马路、大广场、大绿地。有的小城市修建的马路超过百米宽;人口不足5万的城镇,建的广场却可以容纳6万人;一些豪华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会展中心拔地而起,动辄投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这其中,安徽阜阳颍泉区政府办公大楼因外形酷似美国白宫,被人们冠以“白宫”的称号。该建筑仅土建和外装修就耗资1500万元,整个大楼的投资占到该区全年财政收入的近1/3!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科学决策,这些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带来大量遗留问题,“形象工程”变“鸡肋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错位的政绩观、价值观,使得一些领导干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违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原则,乱铺摊子、乱上项目。有人把“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生动地描绘为“三拍工程”,即拍脑袋决策、拍胸口保证、拍屁股走人。在少数领导干部用“工程”炫耀政绩,企图捞取“升迁”资本的同时,也为其埋下了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祸根。近年来查处的由“形象工程”到“腐败工程”的案件已不在少数。
再比如,“楼歪歪”、“桥垮垮”等“豆腐渣工程”。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住房质量,直接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旦发生严重质量问题,不仅危害群众人身财产安全,而且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尽管党和政府反复强调反复抓,工程质量总体上有较大提高,房屋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国家标准日趋完善,但工程质量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比如,震动全国的重庆綦江彩虹桥、湖南凤凰沱江大桥垮塌事件、江西九江长江大堤和云南昆禄公路“豆腐渣工程”等。2009年以来,被网民戏称为“楼倒倒”、“楼脆脆”、“楼垮垮”、“楼歪歪”等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凡此种种,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已经严重干扰市场经济秩序、直接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阻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六)
让廉洁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工程建设专项治理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2009年7月,中央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集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厂《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专项治理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规划、整体推进,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呈现出扎实、有序、深入推进的良好态势。应该说,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一批”:
排查整改了一批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破解难题的“三步曲”。对症下药,才能切中要害。通过对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特别是扩大内需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排查工程建设项目36.68万多个,发现问题21.56万多个,已整改15.87万多个。有人将这次突出问题的排查形容为全国工程建设领域的“人口普查”、“经济普查”。这样做,为有关政策出台提供了有力依据。
严肃查处了一批案件。据统计,2010年,全国共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案件1.56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34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150人。其中,重点查处了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规划审批、土地审批和出让谋取私利案件,以及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容积率的案件。
制定完善了一批制度。据统计,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已制定、修订制度规范97项,另有89项已列入计划。各地也针对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上的漏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如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审批出让、规划管理、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管理、物资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用等。吉林、河北等地制定了建筑市场管理、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陕西、福建等地出台了招标投标活动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办法。河南、海南实行工程建设廉洁准入制,等等。
推出了一批创新措施。各地普遍加强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有形建筑市场的规范和管理。上海、青岛等地探索运用“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的新途径新办法,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强化对土地出让和转让全过程的实时监管。天津建立了土地“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走出一条土地精细化管理与预防腐败“双赢”路子,让建设工程更“透明”。湖南株洲将17个招标办的职能合并,成立招标投标管理局,对所有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的招投标活动实行“集中进场、统一监管”,分离“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职能。四川成都开通“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系统”,对全市近3000家企业进行实名信用管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