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纪实(一)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1-05-13 [来源]: [浏览次数]:

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的浴火重生,世界为之震撼!

这是曾被国际社会视为难以攻克的艰巨挑战——

  3年内,在13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完成城镇再造,为近2000万的受灾民众重建家园,让破碎的山河重现勃勃生机……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世界为之瞩目!

  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顽强拼搏创造的人间奇迹——

  3年来,修通的城乡公路可以绕地球一圈多,修建的居民住房达657万套(户),建设水平和发展基础远远超过灾前……

  从废墟上崛起,在重建中超越。奇迹背后,是中国力量。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用信心、智慧和汗水,奋力夺取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书写了人类灾后恢复重建史上的壮丽篇章!

  有一种坚定凝聚力量

  ——运筹帷幄科学决策有力指导灾后恢复重建

  春天的旋律,奏响在北川新城——永昌的每一个角落。

  2011年4月20日一早,巴拿恰商业街在永昌3万多居民的欢笑和泪水中开启,鼓点铿锵,羌乐悠扬,人们尽情放歌。午夜已过,这里仍水泄不通……

  “永昌这个名字是胡锦涛总书记取的,寓意新北川和全国一样永远繁荣昌盛。”北川县县长经大忠说。

  “唱羌歌谢大爱恒传薪火,开新城记党恩永昌福祉”——北川新城两侧的巨幅对联,诉说着北川人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感恩之情。

  北川老县城在“5·12”大地震中夷为平地,2万多居民只有4000余人逃生。作为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北川新城的建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牵动着党中央的心,也牵动着胡锦涛总书记的心。

  “再造一个新北川”,这是全国人民的期盼,也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


震后第一个春天。

  2009年5月,北川新县城建设工地。胡锦涛总书记仔细察看规划展板和沙盘模型,详细询问工程建设情况,亲切看望正在紧张施工的建设者。他对大家说:“北川新县城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参加北川新县城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抓紧施工、确保质量,又好又快地完成建设任务。”

  科学规划。确保质量。又好又快。

  为了受灾群众早日重返家园,400多个日日夜夜,3万多建设者播撒汗水。2010年9月25日15时30分,一把挂着红花的巨大钥匙由山东省援建者交到北川人民手中……

  北川新生,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奇迹的一个缩影。

  目前,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地震灾区的永久性住房重建全部完成,基础设施全面恢复,一个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呈现在眼前。

  事实上,从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就投向中国:遭受重创的特大地震灾区能否重新挺立?

  灾后恢复重建,成为对执政能力的一场严峻考验——

  地震当晚。首都北京。中南海灯火通明。

  胡锦涛总书记连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时间对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作出紧急部署:“抓紧抢修受损的设施和设备,尽快恢复灾区的通路、通电、通信和供水……”

  5天后。四川成都。金牛宾馆灯火通明。

  结束一天在重灾区的奔波指导,胡锦涛总书记于夜里主持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尽快研究制定扶助措施,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震后第十天。中南海怀仁堂。

  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灾后恢复重建作出部署:中央有关部门要指导受灾地区在深入调查、综合评估、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及早规划和适时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任务千头万绪,复杂艰巨;

  决策坚定有力,有条不紊。

  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


5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深入分析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后,果断作出“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的重大决策。这是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一大创举。

  10天后,胡锦涛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就对口援建作出具体安排: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19个省市以不低于1%的财力对口支援重灾县市3年。随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正式颁布。

  震后30天。6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对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作出具体安排。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总动员令。

  这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对全国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意义重大。

  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和重大决策,一项又一项重大举措,全程展现了大力度、全方位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坚定决心。

  在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时间节点,胡锦涛总书记和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前往灾区,考察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6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1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接连召开重要会议,研究解决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建立中央财政恢复重建基金、实施税收和信贷政策倾斜……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密集出台88项扶持政策,大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全面做好和按时完成各项恢复重建任务,向灾区群众和全国人民交出一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答卷;

  第一时间出台恢复重建指导意见,第一时间调整预算,第一时间进行立法……从政府到人大,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灾后恢复重建始终沿着科学和法治的轨道稳步推进……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倾心相助,有关部门科学组织,灾区干部群众奋力拼搏,饱受特大灾害摧残的土地,迅速掀起重建家园的热潮——

  灾后第一时间,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即成立灾后重建规划组,组织开展灾后重建前期工作,研究制定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恢复重建阶段,33个中央和国家部门及时组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协调小组——这些部门和四川、甘肃、陕西省委省政府一起,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着力加强指导、研究政策,不断解决重建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按照中央部署稳步向前推进。


一对一、一帮一。根据中央部署,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江苏等19个对口支援省市的援建队伍,带着资金、设备和浓浓的情谊,赶赴灾区、日夜奋战。内蒙古、海南、青海……一些没有对口援建任务的省份,纷纷自发参与到对灾区的援建之中。

  用双手重建家园,用双手开创未来。千千万万灾区干部群众,迅速从废墟中顽强站立,动手建房,进山修路,以顽强的毅力和艰辛的汗水重建家园。“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在灾区广泛流传的标语,成为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精神的生动写照……

  力量,在凝聚,在迸发;灾区,在变化,在重生——

  一年后。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灾区人民大踏步走向新生活。

  两年后。“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如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日趋明显。

  但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异常艰巨而繁重,大自然仍不时显现出暴虐的一面——

  2010年8月12日晚开始,四川灾区暴雨如注,山洪暴发,特大泥石流灾害频频告急。青川:县城被淹,36个乡镇受灾;绵竹:600万立方米泥石流堆积,5000多人被困;汶川:山石垮塌,道路中断,人员滞留……

  昨天的伤痕还未抚平,新的灾难再次降临。“灾区的境况一传到北京,就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四川省主要负责同志回忆说。

  胡锦涛总书记立即给四川省主要负责同志打电话,详细询问灾区情况,叮嘱一定要迅速行动、科学应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临时调整行程,前往灾情最重的绵竹、汶川,指导抢险救灾。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也以各种方式了解灾情,表达关怀,作出指示。

  各项预警机制迅速启动,各种处置预案科学实施,上百万群众化险为夷。灾后恢复重建在新的挑战面前继续有力、有序、有效向前……

  这是一份权威部门1天前公布的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清单——

  四川。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4%,投资完成92%;


甘肃。8个重灾县的7546个规划项目完工91.8%,受灾最重的陇南已基本完成重建;

  陕西。4个重灾县已建成规划项目3964个,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过95%。

  到9月底总体规划颁布3周年时,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将全面完成,重建美好家园的预期目标将胜利实现!

  恢复重建,是考验,更是砥砺——

  党中央用高超的总体指挥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有效驾驭复杂局面,极大鼓舞和激励灾区广大干部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赢得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也赢得世界广泛赞誉。